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科技创新迈新步,三多增强显佳绩

    信息发布者:达增村委会
    2017-03-23 09:24:13   转载
    科技创新迈新步,三多增强显佳绩
    【发稿时间:2016/1/20 10:49:32】【作 者:沈立菊】【主 题 词:】【责任编辑:沈立菊】【稿件来源:丽江市农业局科教科】【审核发布:lj】

       十二·五以来,我市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不断加强,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主要农作物农业机械化率达35.7%,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3.5%,农业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为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

      五年来,通过全市农业科技者的不断创新,增强了全市农业科技工作意识,随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不断加强实施,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对外开放合作,通过狠抓落实粮食十大科技增粮食措施,推行18位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科技首席专家负责制,大力发展良种工程,加强畜牧业科技、农业机械化率,全市科技工程为我市粮食总产连续11年创历史新高做出重要贡献,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三多”增强:“成果多、论文多、人才多”。主要有:获得科技成果奖51项(其中部级3项,省级29项,市级19项),典型的有:《我国高原粳稻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获国家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永胜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云南的应用示范与推广》获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永胜县肉羊肉牛产业化关键技术创建与集成示范》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丽江市50万亩水果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获云南省农业厅科技成果一等奖;获得专利13项、规程2项(主要有:一种手扶拖拉机组合式犁头、一种农田定向除草器喷洒罩、一种葡萄水肥药一体化管理方法不良苹果树形全冠更新方法、丽江雪桃盛果期施肥方法、马铃薯杂交花粉授粉器)等;获得农作物品种审定22个,其中丽薯系新品种3个,丽粳系新品种3个,永粳1个,玉米新品种展示11个,丽江猪为生猪遗传资源新品种1个等,“十二.五”期间举办科技培训80多项1630多场次12.68万人次,发表市级以上文章发表400多篇,科技出书及出指导手册26项,农业科技项目承担近80多项,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达79人次。

      农业科技突出表现在:以丽薯6号为主的“丽薯系列”品种在2014年推广面积达到110万亩,成为云南省主导品种,种薯外调量达3万吨;“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技术”,已形成技术规程由丽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被确定为云南省马铃薯生产的主推技术,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畜牧业科技方面: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遗传资源品种,宁蒗黑头山羊黑绵羊、永胜他留乌骨鸡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丽江猪、拉伯高脚鸡已列入省级遗传保护品种名录,是全省遗传资源品种最多的州市之一。渔业方面:实施了《丽江市渔业水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管一规定》,大力推广稻田鱼,特色冷水鱼和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特别螺旋藻养殖成为全省养殖核心区;农机科技方面: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35.7%。每项科技成果和奖项是一个个丽江农业科技人才辛勤耕耘的结果。

      在众多荣誉中,有8项丽江特色农业一路闪光,以其强大的科技支撑力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增产增收,提质增效。

      (一)马铃薯产业(丽江脱毒马铃薯生产体系异军突起)

      由丽江农科所马铃薯科研团队选育出的马铃薯新品种通过了省、市及国家审定,建立丽江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总结出配套的种薯生产技术,使丽江成为云南省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同时总结出适合丽江气候及生产特点的马铃薯平播后高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及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于生产,使马铃薯单产大幅度提高,并获得1项国家专利和各类科技成果奖25项次,其中国家专利为组合式犁头在马铃薯平播后起垄栽培中的应用;省部级三等奖7项,成果累计应用面积347万亩,创经济效益3.19亿元;丽江市农科所所长和忠获省“五一”劳动奖章;马铃薯市级首席专家王绍林2012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受到国家农业部表彰。

      (二)水稻产业(百万亩优质稻项目高原飘乡)

       经过“十二.五”五年间及此前多年间持续不断的科研及科技推广,由现任市农科所(市农技中心)副所长(副主任)、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丽江综合试验站站长的和立宣参与实施的《协作选育示范推广优质稻品种242万亩》获2004年度云南省农业厅技术推广一等奖和2005年国家农业部丰收二等奖。和立宣于2006年获云南省政府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等奖,2007年入选丽江市第一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008年评为“丽江市十大杰出青年”,2009年获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 2011年入选云南省第十一批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2013年确定为丽江市水稻产业首席专家,2015年获全国劳模。

       (三)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向测土配方施肥要钱要粮站上新台阶)

      由农业推广研究员杨继刚带领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在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00万亩,建立了全市玉米、油菜、水稻、马铃薯、小麦等5种作物的丰缺指标及推荐施肥指标体系。其本人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表彰奖励、丽江市科技“金钥匙”奖获得者、丽江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获2013年度丽江市人民政府突出贡献奖、2014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是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丽江市首批市管专家。

     (四)园艺技术指导工作(园艺科技得果蔬满园)

      一是全市推广果树、蔬菜和花卉等各项科技措施面积累计17.1万亩,实现新增产值2.32亿元;由高级农艺师、市管专家、丽江市农业局农业(苹果)产业首席专家马学林参与完成的“丽江市50万亩水果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获得省厅科技成果一等奖、“云南高原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获得省厅科技成果三等奖。其本人获得云南省农业厅“2010年农业抗旱救灾先进个人”奖、2011年1月获共青团丽江市委和丽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丽江市2010年度优秀创业青年导师称号”、2011年6月获丽江市人民政府“2010年度生态产业建设先进个人”、2013年7月23日获丽江市人民政府“全市生态产业基地建设工作(2008-2012)”先进个人、2014年3月获丽江市人民政府第三批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奖项。

      (五)种子工程建设建设促进农产业在起跑线

      丽江市市种子管理站自建站以来,共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15个,累计推广280万亩,实现了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三轮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各类科技论文78篇,先后获农业部先进个人表彰2人次,省政府先进个人表彰1次,农业厅先进个人表彰2次。集体获省级科技推广奖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个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作为丽江市玉米产业(现代种业)首席专家的芮体江站长,带领全市种业团队,把维护育种、生产、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提高职能工作和服务农村的重要发展方向,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强执法,重点监管。研究制定一系列措施和管理办法,在促进全市种业健康有序发展和粮食稳定增产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六)植保植检保驾护航

       丽江市植保植检站成立35年来,先后获得二十七项科技成果,其中部级科技成果三项,省级科技成果2项;获全国农业部表彰先进集体二次,先进个人二人次;获云南省农业厅表彰先进集体一次,先进个人三人次;两个人获得云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一人获得云南省委联系专家;国内各种论文集和中文核心杂志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专利一项。植保站长马桂明带领全站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拓宽植保技术的工作领域,创新植保工作理念,增强了植保技术的服务本领。带领全市植保技术人员完成苹果绵蚜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农田杂草调查及防治技术研究、丽江市有害生物普查、鼠害不同发生级别损失率及防治指标调查研究、烤烟病虫害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蔬菜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推广、小麦生物多样性优化间栽技术研究与推广、水稻生物多样性控病增产技术研究、雪桃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等18项科技项目。获得丽江市农业“蔬菜(植保)”产业首席专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推广奖二项,地厅级十项,发表科技论文21篇,其中在《中国植保导刊》、《西南农业学报》、《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中国烟草》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中国植物保护学会论文集、云南省植物保护学会论文集上发表9篇;获得学会优秀论文3篇;《丽江市农田害鼠种群数量调查及控制技术研究》被云南农业大学专业论文收录。

       (七)渔业工作

        丽江市渔业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正光荣获金沙江长丝裂腹鱼繁殖与养殖技术获省农业厅推广示范奖2等奖,渔业站被中国渔政指挥中心授予长江禁渔期管理先进集体称号。李研究员在工作中不是就鱼抓鱼,而是要求从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确定渔业的环境容纳量,兼顾渔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兼顾渔业产量和优质高效。从“以鱼为中心”转到“以水为中心”的观念上来,充分利用水体生产力,达到“以鱼治水”和“以水养鱼”的和谐平衡,确保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永续利用。在编撰过程中《丽江市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水电站库区渔业发展专项规划》,多次进行实地考察,收集规划、经济、土地、农业、水利、水文、渔业资源等多部门多面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计算工作;规划编写具有重要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渔业与其它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渔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将起到重要作用。

      (八)畜牧工作

      高级畜牧研究员、市管专家周振桓撰写了十多篇(本)畜牧科技文章发表于各类刊物,著作《蜜蜂产品认知大全》被云南农业大学蜂学专业用作教材,《新时期畜牧兽医管理工作指南》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被市政府授予科技突出贡献奖,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普先进工作者,市科协、西促会授予首枚科技金钥匙,2010年被评定为农业推广研究员,2011年获省政府特殊津贴。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